地球加入“十年挑战” 对比照片触目惊心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9-01-28 | 游览:88


导语

进入2019年以来,一些社交媒体上流行起了将自己现在和十年前的照片作对比的“十年挑战”话题。但其实这十年间,不仅是我们自身的外貌有变化,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更是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最近越来越多的环保组织和热心环保的网友也加入“十年挑战”的话题,发布了许多触目惊心的对比照片,提醒人们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




十年间照片对比揭示气候变化恶果




这组照片拍摄于瑞士境内的罗讷冰川,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原本冻得结结实实的大片冰川,十年后却由于气候变暖而基本上消失不见,融化成了一个个湖泊。



卫星图像显示,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也明显缩小,巨大的冰山消融得只剩一层浮冰,而在加速融化的冰层之上,越来越难觅食的北极熊瘦骨嶙峋,生存状况极其糟糕。海洋温度不断升高,还导致珊瑚赖以生存的海藻减少,许多地区的珊瑚出现大规模的白化现象。


温室气体是气候的主要杀手,是备受全球关注的议题。在达沃斯,当地时间23号的一场主题为《实现能源转型》的分论坛同样吸引了各方关注。与会嘉宾就加快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实现低碳经济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比罗尔指出,全球能源体系转型的同时,中国能源体系的变革,特别是壮大清洁能源产业的实践令世界瞩目。作为论坛发言嘉宾,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介绍说,中国将持续发展清洁能源,积极主动实现能源转型。



海洋环境不容乐观,而在陆地上,自然环境的恶化程度同样不容小觑: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湖泊水位出现明显下降,干旱让曾经郁郁葱葱的亚马孙雨林变得满目疮痍……


自然环境的迅速恶化让不少人忧心忡忡。有网友制作了这组对比图片,提醒大家如果恶化趋势得不到改善,十年后海洋中的生物数量可能骤减,从而变得死气沉沉。



而在这一切触目惊心的变化中,有一样东西却不会改变:十年前被扔在海滩上的塑料瓶,十年后还将原封不动地留在海中,甚至可能停留数百年。



触目惊心 印尼河道遍布塑料垃圾



塑料垃圾的处理正困扰着许多国家,如在印尼,随意丢弃的塑料制品正在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影响,当地居民苦不堪言。



这里是印尼西爪哇省,孩子们脚下的河道飘满了垃圾。当地居民说,他们一直都在清理河里的垃圾,可垃圾实在太多了,根本打扫不过来。



 印尼当地治安官  苏塞诺:

垃圾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曾经用25辆卡车,每天运输3次垃圾,结果,如你所见,现如今连一半的垃圾都没清干净。


当地居民表示,河道里的垃圾大部分都是从上游飘下来的,由于下游修建了堤坝,垃圾过不去,于是就留在了这里。


 印尼当地居民马祖基:

每次下雨或者发洪水,全村人都会赶来清理河里的垃圾,我们从未停止过,但是垃圾源源不断从上游而来。


根据《科学》杂志此前的一项调查,印尼是世界上第二大塑料垃圾产生国。每年大约会生产320万吨塑料垃圾,其中的一半会最终进入海洋。


对于日益严峻的塑料污染,巴厘岛政府去年年底宣布:从今年1月1号起,巴厘岛禁止大型超市提供免费塑料袋,并计划将这一措施推广到其他商场、店铺。印尼政府表示,未来将陆续出台多项“限塑”措施,计划到2025年比2017年减少70%的海洋塑料垃圾。



瑞典:变废为宝!科学家将造纸废料转换成燃料



好在面对环境恶化的现状,人们一直在努力寻求改善自然环境的办法。近日,瑞典的科学家就把造纸产生的废料转变成生物燃料。


胡尔特博格是瑞典隆德大学的科学家,最近,他一直保持着和与瑞典造纸厂的紧密合作,通过在造纸产生的废料中提取一种叫木质素的有机聚合物,再通过提纯和过滤后,将其转化比乙醇燃料更具可持续性的燃料。木质素是植物和藻类重要结构材料,在树皮或是木材中尤为常见,而造纸厂的废料中又富含这种成分。胡尔特博格表示,这项技术能充分利用造纸厂的废弃物,不仅原料绿色环保,转换成的燃料也具有清洁、可持续的特点。


 瑞典隆德大学科学家 胡尔特博格:

我们技术的关键在于,它在整个价值链中又创造了新的价值,在树木燃烧后的废料中生产价值。


胡尔特博格的公司在瑞典的北博腾省开设了一个实验工厂,得益于瑞典推广生物燃料的免税政策,胡尔特博格希望在2021年前,能向当地的加油站供应新的清洁燃料。



11.jpg222.jpg    ICP号:闽ICP备2024082985号-1                地址:龙岩市新罗区东肖街 道溪连村陈公厝路10号

    版权所有:龙岩道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制作维护:亿网行网络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