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教你活出人生最高境界!
2025-08-20 | admin
“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处世的智慧。” ——丁远峙《方与圆》 人生在世,最难的不是做事,而是做人。 太刚硬,容易折断;太柔软,又容易失去自我。 真正的智者,懂得“外圆内方”—— 心中有原则,处事有弹性。
2025-08-20 | admin
《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代表之作,但是,很多人不明就里的是,《道德经》本来是老子讲给统治阶层看的,所以《道德经》里最坑普通人的5句话 ——“藏锋,藏智,藏势,藏拙,藏心”需要和大家好好聊透了,否则呀,学偏了都不知道---
2025-07-30 | admin
《博学之》汉·戴圣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2025-07-15 | admin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我们常常忘记了生命最本真的模样。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揭示了人与自然、与天地、与众生之间最本质的联系。 当我们仰望星空,俯瞰大地,凝视内心,会发现一个永恒的真理:敬天地者,得庇护自己 ;敬自己者,得生命之圆满。
2025-05-21 | admin
2025-07-19 | admin
你是否在竞争中锋芒毕露却身心俱疲?是否在追求卓越时感到与周遭格格不入? 两千五百年前,老子骑青牛出函谷,留五千言《道德经》。其中“和其光,同其尘”六字,道破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敛锋芒以融万象,隐智慧而顺自然。 当现代人沉迷于“人设包装”“流量争夺”,老子的智慧如一剂清凉散:不争不显,方成其久;不耀不伐,自得自在。
2025-04-26 | admin
今天继续分享《道德经》。 现代生活越来越丰富,可人的烦恼却越来越多。 生活中的很多烦恼,不是物质的丰富,而是欲望的无穷。 自古至今皆如此,人逃不出自己的欲念,才有了痛苦的牢笼。 在几千年前老子就告诫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要回归本质,持守质朴的自然之道,减少私心,降低欲望。 只有把欲念放空,先“无”才能“有”。 人生的很多智慧,已经藏在这千年的《道德经》中。 阅读《道德经》让我们活得更豁达,更自由。
2025-04-28 | admin
《道德经》,被尊为万经之王,其中“道法自然”的理念蕴含着无尽智慧。它犹如一座宝藏,为我们在人性探索、社会认知、人生抉择及处世哲学等方面照亮道路。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具体语句,深入剖析“道法自然”的大学问,领略其对生活与思想的深刻启示,这些智慧,无疑值得我们珍视与收藏。
2025-05-21 | admin
做人先做自己的领袖,有自己的CPU 这篇讲天地自然洪荒宇宙的来源和被生化的过程,有人认为活好当下,那些遥远、虚幻的故事不接地气,与我们无关。
2025-01-09 | admin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也是三家思想始终是在看似矛盾斗争中完美融合,犹如三枝奇葩,各彰异彩,相互辉映。 历代也多认为三者之间有着彼此补充的作用,后世的仁人君子也都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修身立人。 时代在变化,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这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思考。 纵贯儒、释、道三家智慧,分别能带给我们什么人生启迪呢? 归纳来说,就是跟儒家养正气,跟道家修大气,跟佛家化怨气。
2019-03-16 | admin
道字的最初意义是道路,后来引申为做事的途径、方法、本源、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终极真理和原则等等。 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道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态度。 道长指着枝头的一颗嫩芽,问弟子:“你能否掐断它?”弟子说当然可以。 “你能否掐断整棵树的嫩芽呢?”道长进一步问。弟子说,当然可以,把这棵树砍掉就是了。 “但你能掐断这个春天的嫩芽吗?” 假如你的心是一个明媚的春天,是一座春天的花园,谁又能掐断你内心梦想和希望的嫩芽呢?
2019-03-18 | admin
01 文化主旨 儒家积极进取; 道家顺其自然; 佛家无私奉献。 儒家讲求的是,一个人要努力完善自身,修齐治平,积极入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道家讲小国寡民,无为而治,一个人要尊重天地自然,不要试图凌驾在自然界之上,顺其自然。 佛家讲: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是慈悲和包容。一个人无私奉献,积极行善,来世才有福报可言。
2019-01-18 | admin
城隍庙有副对联,妙不可言: 上联:阳世三间,积善作恶皆由你; 下联:古往今来,阴曹地府放过谁? 横批:你可来了。 有没有惊出一身冷汗? 所以《太上感应篇》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又说:“心起于善,善虽未为,吉神已随之;心起于恶,恶虽未为,凶神已随之。” 只因为,因果,乃是天地之律。
2019-01-16 | admin
跟《金刚经》学心态 《金刚经》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人生的大问题: “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如何才能降服心中乱七八糟的想法?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静?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就是金刚经的主旨。 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烦恼时,往往只是责怪环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内心,其实心才是一切烦恼的根源。佛法说“一切唯心造”,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世界。心态的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生的苦乐。拥有健康的心境,是快乐幸福的根本。
2019-01-18 | admin
龙岩道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网站创建试运营中,欢迎多提宝贵意见建议!感恩的心,感谢有您---